20160514

吃得下的人性

(如果本身喜歡黑色劇場,直接買票看明年1月的演出吧。在完全不知道故事講什麼的情況下,光是第一場兩個角色之間的對話,就足以吸引你看下去。

2017年1月14日-1月23日,上環文娛中心,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

下面的第一句已經是劇透,看了就不好玩囉)


如果有一家餐廳,在用餐之前可以讓你先跟食物聊天,彼此了解,你會有興趣光顧嗎?

那如果是一隻會講話的雞呢?在吃牠之前,可以說說話,會提高之後餐點的整體印象嗎?

那又如果是一隻⋯⋯一個人形的雞,會聊電影、政治、古典名著,可是終究是那個⋯⋯那隻你待會會吃掉的雞,你會去一嚐那風靡全城的「雞批」嗎?

《慾望號雞批》正正是這樣的一個科幻故事。

聽起來很像電影橋段,可是這偏偏是一個劇場作品。在劇場這個密閉的空間裡,沒有電腦特技,沒有分鏡,就那麼即時即場,赤裸地顯現在眼前,把觀眾和故事的距離拉得很近,更為震撼。

之前去香港話劇團的讀戲劇場聽過劇本,覺得特別有趣。故事、人物的設定固然跟常有的劇場不一樣,一開始就挑戰觀眾接受認知上的殘酷 - 吃一隻自稱是經過基因重組,但外型談吐舉止根本和人類沒兩樣的「雞」。

讀劇當天,有觀眾明言這個概念太噁心。Cannibalism,食人。飢荒的時候為救生,被迫吃人肉,有些人尚且能理解或原諒。可是吃「人」為樂,則視為變態。人的外形,雞的內在,其實跟「糞便味道的巧克力/巧克力味道的糞便」的矛盾同科,又不致於要大驚小怪。

而且現在已經有lab-grown meat - 試管培植的食用肉。跳過大自然界的食物鏈,人類自己製造純粹為了食用的肉,是好是壞?如果這些光為了被食用的肉有思想、可以講話、弄成人形,不就是《慾望號雞批》的那些「雞」嗎?牠們外形花巧,也只是人類強加到牠們身上的「價值」而已。

(延伸閱讀:Lab-grown meat

純粹的食物。雞是純粹的食物嗎?可能世界上還有那幾個依賴雞啼起床的人,除卻他們,雞就是生雞蛋,被食用。雞是不折不扣的家禽。雞的Natural Habitat (自然生態環境) 是何處?把牠們放到熱帶雨林、北極南極、山上、島上、火山旁,甚至動物園,都格格不入。我沒有要合理化「雞只是食物」這件事,但雞這種動物的存在的確詭異。《慾望號雞批》的編劇也是抓著這一點,所以選擇了「雞」為故事中的新型食物。

劇中的「雞」抱持著這一份純粹,一邊跟你研究村上春樹,一邊卻跟你說牠為了終於能夠被你吃掉而感到非常開心,因為牠的唯一存在價值就是被吃。如此純粹,讓人不寒而慄!有了思想,被灌輸單一的自我價值,你會毫無疑問地接受嗎?

可能在某一個深山裡,有一個群居的雞部落,牠們懂得耕種,自給自足。

更有可能在某一個國家城市裡,有一群由基因界定的話是人類的生物,他們相信自己純粹是為了推動國家經濟而生,為了可以一直賺錢到死而很開心。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