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長了翅膀卻在奔跑的布冧. Show all posts
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長了翅膀卻在奔跑的布冧. Show all posts

20170511

明文規定的文明

其實我覺得關愛座好不文明。

非常少人搭車的一天,有一位女士上車,看見有兩個空位,正開心地想坐下時,發現是有顏色的,唯有遠而卻之。坐我旁邊的老伯伯,趁下次停站時,極蹣跚地由原本的座位,走超遠到有色的座位去坐,然後女士就有無色的座位坐了,「皆大歡喜」。

這不正是本末倒置嗎?老伯伯行動不便,明明好端端的已經坐著,但因為不忍心看見其他人要站,只好又站起來,讓座給其他人。對,最終的結果是,老伯伯被讓座 (空著的關愛座,也算是後來上車的女士讓出來的),但同時他要把自己原本的座位讓給別人。所以老伯伯的好心,換來他也要一起讓座,這到底是什麼邏輯呢?如果座位都沒有分顏色,老伯伯繼續坐著,女士上車也有位置可以坐,不就好了嗎?

可能你覺得,那女士不就坐在關愛座好了,到有需要的人上車時,立刻讓出座位總可以吧。但文化這種東西是活的,也是社會集體決定的結果。關愛座推行後,發生很多媒體和網上公審事件,圍繞著「沒有資格」坐關愛座的人,被社會集體批判為「霸佔」座位、「涼薄」、「不知廉恥」。逐漸大多數的人都寧可把關愛座空著,也不想被其他人覺得自己不守規矩、擾亂秩序、人品低劣。

當「讓座」的責任都集中在兩個坐在有色位置的乘客上,其他因為「運氣好」,坐上了無色座位的人,自然可以無視所有狀況,安逸地坐到下車。儘管有更需要座位的人上車,也輪不到自己站起來。而「更有需要」的人,也有部份是恃勢凌人的。覺得自己的年齡或情況應該「被讓座」,可是無人自動自覺奉上座位時,首當其衝的一定是坐在關愛座上的人。「濫用關愛座」一詞,更是令人無奈。你如何準確無誤地判斷誰更有「資格」坐下呢?又誰只有資格站著呢?最可怕的是,大家怎麼就那麼輕易地去批評其他人,指謫其他人,定義其他人呢?這都是包裝成正義,包裝成權利的偏見和歧視而已。

到最後,無人懂得讓座,亦無人明白為甚麼要讓座,大家只是被訓練了,有色就只有一款人可以坐,無色就人人可以坐。大家只是「不坐」,或者「不敢坐」,但無人是真的「讓座」。文明是社會發展到較高的階段,同時是展示較高文化的狀態。請問懂得分辨顏色,是有多文明呢?

有人覺得關愛座是規範,又有人覺得關愛座是教育。可是當行為欠缺思考,訓練、教育變成單一的服從指令,孕育出來的並不是進步,更不是文明,而是恐懼。

從自身的原始需要,到能夠體會其他人的感受和想法,是社會進步的文明體現。我在外國居住的時候,看見年輕人不只是自動自覺的讓座,而是真正明白讓座的原因,以及老人家、孕婦等的真正需要,令我打從心底佩服國外的公民教育。年輕人從不猶豫,立刻讓座,而且是看到站前有老人家、孕婦等準備上車,已經站起來。可沒有那種博一博千萬不要走到我面前,最好不用讓座的那種僥倖心態。老人家、孕婦等也不會客氣拒坐,可不用以「快要下車」的謊言來騙他們坐下,更不會發生推讓中途有個第三者把空位給坐下去的事情。可令我最最最讚嘆的是,就算是一個非常少人搭車的下午,明明好多空位,但看見站前有老人家、孕婦等準備上車,年輕人都會自動自覺往後移,把前方的座位留給他們,好讓他們少走幾步。這「往後移」的動作,正正是在明白讓座的緣由後,進一步推敲出來的反應表現。

想要從顏色禁區的辨識,過渡到讓座的公民意識,或許要在消除箇中恐懼後;或許在意識從思考裡找到行為的意義後;或許公民意識的文明,應該來自於明文規定以外的教育。

20120512

想念

想念是很個人的行為。儘管要想念的時候必需要有個對象,可是被想念的人其實沒辦法得悉他什麼時候、在什麼地方、為什麼、被誰想念著。

想念不是自主的。要刻意去腦袋裡的資料夾中抽取的,叫記憶,叫回想。想念是要先發生,及後才能被分析、推敲、知道的。

猶如經濟學。經濟學與財經金融最大的分別,在於經濟學不會預測未來,只會用已有的理論解釋過去的社會、市場現象,個人、集體行為。

想念沒有分閒不閒著。閒著,可能比較容易想念一個人。可是,在最忙碌的時候,那個人仍然在你腦袋裡敲門,呼喚你過去看他一眼。這個人,是重要的。

想念的次數也是值得留意的。都說想念非自主的,那麼計算頻率便有意義多了。

不如以朋友作例子。有些朋友,總在說起兒時趣事時,忽然想念說他最近過得怎麼樣;有些朋友,在無聊的週末晚上,隨意上網時,才想念,才去社交網絡上傳送一則「最近好嗎?」;有些朋友,見面是有說不完的話題,列舉好朋友時總榜上有名。只是平時又不會特意聯絡,可能半個月想念一次吧;有些朋友,人生發生可以寫進日記的事時,會想念,會分享;有些朋友,自己一不開心,就會想念。

還有一種。明明沒有什麼特別的事,不斷回頭分析也找不出想念過程的共通點,但就總是想念。每天想念。不。是每...總是想念。

奇怪的是,想不通的想念,試著不去想,反而更想念。

這個時候,你知道這個人對自己而言有莫大的重要性。

然後。對,這有然後。然後,你開始比較。到你發現這根本沒得比,是個獨立的案子時,你開始害怕。

不。不是一句「是愛情」 就能解決的。因為那不純粹是愛情。愛情是勇往直前的。甚至於暗戀,也是勇往直前的。應該說,是期待未來所要發生的,對後續有盼望的。

如果是愛情,不就簡單多了嗎?現在你才知道,想念是理性的。

不是暗戀!這為何不是暗戀了?

這的確不是暗戀。因為暗戀是自己主導的。想念呢?你再討厭自己,再不想去想念一個人,街上一棵樹也可以觸發你那可惡的想念。

想念。

是你精密的腦袋想告訴你一件很重要的事。

可以是愛情。但腦袋不只是要跟你說「你愛他」 。是有更深一層的資訊要傳達。

因為想念是理性的。

想念,是在提醒你,有些事、有些話,有些什麼,是你遺忘了,是你忽略了,是你刻意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。但那些有些,卻是重要的。

討厭的想念,理性又討厭的想念,要煩到你去搞清楚你一直在逃避的事情才肯罷休的想念。

想念。

我正在想念一個人。

20111026

我們,都寂寞

末日快到的時代,寂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血液濃稀度。

按下共通點,跑步機加速。
他和他,踩在同一塊磚頭上,只要還可以平衡,擁抱熱吻不至於濫情。

閃爍的屏幕前,螞蟻大到可以吃下人的頭顱。

灰色的顯微鏡下,高潮不斷,免費免責沒腦袋的自慰。

 愛上他吧,他完美。

恨他吧,他完美。

他跟他都一樣,瞳孔有白點,貼上春夢但又含蓄。
刻板中的寄托,不能給真實反應的。

傷口湧出綠色的泉水,灌溉那射出生命的致命快餐。

黑客在回憶裡搗亂,留下被撫摸的尷尬。

抓緊。
從終點倒著走,分岔路上有貓咪指著起點伸懶腰。

跪在地上看地圖的,被大象一腳壓死了。

蒙著雙眼,抱緊體溫,舔過七情六慾,美味的不願吐出來。

都不一樣;都一樣。